多米尼克新闻在线9月16日发表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首席经济学家兼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区域临时代表马克西莫·托雷罗·库伦(Máximo Torero Cullen)署名评论文章“粮食通胀—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维系粮食安全成果的关键挑战”指出,尽管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近年在抗击粮食不安全方面取得非凡成就,但持续高企的粮食通胀正成为破坏这一成果的主要威胁。
数据显示,新冠疫情期间该地区的粮食不安全状况达到几十年来未见的水平,但各国努力给世界带来了惊喜。2020年至2024年间,该地区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从33.7%降至25.2%,创下全球最大降幅。然而,在这项成就背后,粮食通胀侵蚀着数百万家庭的购买力。2022至2023年间,地区粮食价格涨幅系统性地高于整体通胀水平:南美洲于2022年4月达到20.8%的峰值,中美洲在8月达到19.2%,加勒比地区则在12月达到15.3%。2023年1月,地区粮食价格指数同比上涨至13.6%,远高于8.5%的整体通胀水平。
托雷罗·库伦指出,这一涨幅严重冲击低收入家庭,尤其是在多数国家实际收入增长滞后于物价上涨的背景下,家庭获取充足营养膳食的能力下降。《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》报告警告称,粮价每上涨10%,中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将增加3.5%,其中女性增幅达4%,五岁以下儿童急性营养不良患病率增加5%。
目前,该地区健康饮食的成本比全球平均高出9%,加勒比地区更是高出23%。要维持健康饮食,每人每日需支出5.16美元(按购买力平价计算),这对该地区1.82亿人口而言仍遥不可及。
《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》建议地区国家采取五项关键措施,以遏制通胀影响并提升粮食体系韧性:一是强化社会保障体系,以缓解价格对最脆弱群体的影响;二是实现农业食品体系转型和多元化,以降低对少数商品的依赖,同时加强营养食品的本地化生产;三是维护开放、可预测和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;四是加强市场信息和监测体系;五是促进气候适应型农业和宏观经济稳定。
托雷罗·库伦强调,粮食通胀凸显了粮食安全成果的脆弱性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具有应对粮食通胀的经验、能力和生产潜力。当前亟需战略投资、区域协调和新的承诺,将充足食物权变为人人可及的现实。